遍地“新区”的青岛写字楼空置率高达44%
发布时间:2021年08月09日分享到:
北京写字楼租售中心网根据近日的写字楼市场调查报告了解到,青岛以44%的空置率排名全国第一,天津42%排名第二。2020年,中国20个重点城市的甲级办公楼租赁项目总体量录得7259万平方米,其中供应多集中在一线城市(北上广深),共计4206万平方米。
近年来,青岛“商务”步伐加快,从市南一线的海天中心到市北区CBD,再从李沧院士港到西海岸唐岛湾核心区,形成了东南西北格局。并且,在建的、规划的商务中心还有不少:桥头堡商务区、风河总部中心、青岛国际邮轮母港、上合示范区及胶州湾科创新区等等。新区不少,商务中心也不少,但以目前的产业体量还足以支撑充足的办公楼租赁市场。
市南作为省内最早的建成区,其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已达上限。虽然全区拥有百余座办公楼租赁楼宇,建筑面积超460万平方米,但由于开发较早,也面临产权分散,楼宇配套设施老化等现实问题。在实际招商引资过程中,市南也确实因为受限的空间面积,经常与投资体量大、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失之交臂,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。这也是市南区“十四五”规划和建设的重点难点,复兴老城,重振新区,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
李沧区院士港则是倾注了李沧几乎全部资源,是否押到了宝?青岛民间对院士港的看法,负面多于正面,实际带来的效益与愿景相差甚远。如今王希静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,院士港未来前景如何?还有待观摩。
胶州湾科创新区是7月底刚“画”的,对于青岛拥湾发展的整体思路,是合理且具有前景的。按之前的经验来看,建设一个新区容易,但真正要给青岛“造血”,还要在产业上下工夫。
红岛高新区与蓝谷可谓是“同病相怜”,经过多年建设,产业引进不少,楼盘盖起不少,憧憬着主城区的外溢,但人口增长却相当低迷,前景不甚明朗。在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公布的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中,青岛高新区排名下滑。
直面目前青岛“新区”存在的问题找对策。
8月初,副市长带着市科技局、青岛高新区、各园区分管负责人等一行数十人,逐一观摩全市9个高新产业园区——西海岸古镇口、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验区、市北科技街、市南软件园、崂山高科园、蓝谷、城阳未来科技城、轨道交通示范区、高新区北部主园区;进行全面摸底。
青岛高新区“一区多园”分散在不同的行政区,地理位置上无法集聚,因而存在各园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,加速器、孵化器、风投创投机构等数据提报困难等“天然难题”。
要破解难题,就要把高新区工作做好,加强有效的顶层协调和支撑,把优势各异的园区“串珠成链、联合融通”,构建各园区紧密配合、优势互补、协同发展的格局。
产业上,要在“高新、科技、绿色、先进”上做文章,发挥青岛特色,做大青岛品牌,企业引进,产业培育上,持续加大力度。在强有力的顶层协调下,在创新的体制机制保障下,在大数据工具赋能下,要兼顾当前与长远,兼备创新性与创造性,发挥出“高新区”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。